文化人才能刷到这一篇!水晶酒店XTHE PRESS“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你吃了吗?

今日人设:「外滩知识分子」


M8&情书&STAPLE&阿布扎比 - 2025-08-19T211033.522



今日人设:「外滩知识分子」


一杯水晶经典耶加雪菲手冲

一口咸亨腐乳芝士蛋糕

一次穿越百年的文化旅居

......


倘若1925年《申报》编辑部飘进玫瑰腐乳香,史量才先生大概要推开稿纸喊“添茶!”

鲁迅执笔时嗅到玫瑰腐乳的咸香,邵飘萍在耶加雪菲的咖啡杯旁校改时评,张爱玲笔下“苦而香甜”的咖啡氤氲未散——这场面,正在水晶酒店×THE PRESS的「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沙龙中复活。

最近,昔日赫赫有名的“报业街”汉口路上,老报纸里的香气和故事,被新晋入驻于此的水晶酒店重新端上了桌。一口联名甜点,一杯精品咖啡,一次汉口路文艺复兴Citywalk,一晚深入新旧碰撞的外滩的酣睡,就是一场关于历史、文化与摩登生活的对话。

1

近日,新晋入驻“新闻历史文化街区”的水晶酒店,联动于《申报》旧址上新生的THE PRESS,将“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沙龙引入外滩文化版图。

微信图片_2025-08-22_123537_091

有意思的是,水晶酒店所落地的汉口路266号所在大厦,正是延续《申报》报业血脉的《解放日报》的现址。当下,这场富有传承意味的联名,致敬的是那个文人思想激烈交锋的年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业街”汉口路是文人交锋的战场,其中,1872年创刊的《申报》,被称为旧中国的《泰晤士报》。矗立在汉口路山东中路路口的老报馆“申报馆”,亦是汉口路上独一份的“报馆活化石”。

鲁迅的匕首杂文、张恨水的连载小说以及白话文运动都曾借《申报》的一方铅字搅动时代思潮。一代报人的“精神老家”,现在飘着咖啡香了。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626_032

“地理坐标”非一般,下午茶自然也不简单。

水晶酒店经典的耶加雪菲手冲咖啡,是这场文化茶局的绝配。没错我在各个城市的水晶客房“蹭”了无数杯的耶加雪菲(可点击回味)。

早在1876年,《申报》便刊载咖啡馆广告,显露出咖啡文化本土化的轨迹。1928年更开设“珈琲座”专栏,鼓励读者聊谈沪上咖啡文化与文艺见闻。作家张若谷在《申报》上号召大家“到咖啡馆去”聚谈文艺,彼时,公啡、惠尔康、沙利文、DD’S等咖啡馆大量出现,并吸引无数沪上文人驻足。

如今的上海已然成为一个多元咖啡宇宙,而水晶这杯精品手冲耶加雪菲,仿佛承续着这份沪上咖啡文脉,在上海这座“咖啡之城”中脱颖出圈。

水晶甄选的埃塞俄比亚原生铁皮卡豆(Typica),是生长在海拔2100m高山的高海拔豆,豆子经30天不间断的古法日晒,待自然干燥后,散发着茉莉、柠檬与桃子的花果香,纯粹明亮,被誉为“高地精灵”。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708_055

THE PRESS经典玫瑰腐乳芝士蛋糕亦是此次「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的席上客。别小看这块蛋糕,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咸亨玫瑰腐乳,这款民国老味道,曾真实出现在《申报》1925年的豆腐乳广告里,如今被“复活”进蛋糕。

在美食编辑的笔下或许会被冠以“黑暗料理”的玫瑰腐乳芝士蛋糕,却在当下给出令人惊喜的解答。玫瑰的香甜、腐乳的咸鲜与芝士的醇厚碰撞,余味如老报纸的油墨香般绵长。

鲁迅曾直言:“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刊载在《申报》上的短文如匕首投枪,以“谈风月”为名行“刺时弊”之实,绵里藏针,好不痛快。当年文人就着腐乳写社论,今日的魔都人也能舀着玫瑰腐乳芝士蛋糕谈天说地,有点意思。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742_846

下午茶的间隙,抬头依然能看到保留百年前样貌的雕花穹顶,一整面的《申报》历史照片墙诉说着无数文人于此交锋的故事,织就一幅知识分子的精神浮世绘,兼有“铁肩辣手”的担当与“花边文学”的锋芒。

手握水晶酒店的这杯耶加雪菲手冲,舀一勺玫瑰腐乳芝士蛋糕,瞬间人拉回张恨水笔下那个文思泉涌的午后。


微信图片_2025-08-22_123644_467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入口处,“知识分子报刊亭”复刻了上世纪报业街的铅字油墨香与市井阅读记忆,将时下文人论战的锋芒、弄堂书摊的烟火气凝练为可触摸的当代文化符号。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818_535

水晶特制版《申报》,头版赫然印着“號外!沪上新兴旅邸水晶酒店亮相外滩”——这不仅是对百年《申报》的致敬,更仿佛是一张由水晶酒店发出的、通往1933年黄金时代的文化船票。

住过的水晶不计其数,但水晶首次落子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还是让我充满期待。酒店大堂、走廊和房间的设计虽简洁却十足有质感。

走进客房便迫不及待推开窗户,新旧交融的上海在脚下铺展:近处,是19世纪“远东华尔街”德资巨头礼和洋行,独特的外廊式建筑与具历史韵味的清水红砖是近代上海的优雅印记。另一侧传奇地标“远东第一围合式建筑”外滩工部局大楼(又称老市府大楼),如今被重塑焕新为外滩·老市府。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840_904

稍作休整,便迫不及待地拿着水晶特制版《申报》,开启一段外滩文艺复兴Citywalk。

从水晶客房俯身可见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群的波浪式屋脊,百年红砖楼圣三一堂的尖顶从中脱颖。从酒店出发,步行数分钟即可抵达这座建于1847年的上海首座基督教堂。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903_486

再往前走便是外滩了,阿宝与爷叔碰面的海关大楼像一位世纪老人,从万国建筑群中冒出尖尖,随手一拍再加个黑白滤镜仿佛《申报》老照片。隔江相望,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也跃入窗框,构成新旧交融的世纪对话。

从酒店步行十分钟直达外滩,却能在窗边独享半城风云,这是专属于文化旅人的上帝视角。

夜幕降临,回到客房,依旧是熟悉的水晶。房间内无主灯设计,仅以灯带漫射低饱和柔光,遮光率99.9%的影院级窗帘隔绝十里洋场的喧嚣。

手冲耶加雪菲的柑橘香唤醒清晨,750g超轻浴袍如云裹身,独有的山茶花佛手柑香氛轻柔流淌,床头的晶石默默净化一身的班味儿,草本安睡茶清润甘香......或许张爱玲的失眠夜,正是缺了这一味味安眠引子。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0943_360

此次水晶在申报馆旧址重塑“文化旅居”,也让听够各种浮华、喧嚣的酒店概念的我,得以回过头来把目光落回摩登上海,于新旧碰撞的窗口,饮历史一杯,睡酣沉一觉。

夜晚,水晶酒店的大堂吧切换成微醺模式,琥珀色灯光漫过威士忌杯沿,爵士乐如丝绸滑入耳际,在水晶酒店一起「重返外滩1933」。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桔子水晶酒店在华住会上推出「重返外滩1933」体验套餐,包括外滩景观客房、联名下午茶、联名伴手礼、威士忌品鉴。


《申报》从来不只是一份报纸,在当时的上海,它更是一座时代思潮的灯塔。如今,当玫瑰腐乳混着水晶的耶加雪菲缠连舌尖,当海关大楼的钟声仿佛穿透威士忌酒杯,当你坐在汉口路266号水晶酒店舒适的客房或大堂,翻阅着水晶酒店特制版《申报》,聊谈旧时人旧时事——历史从未如此可触可尝。

水晶酒店×THE PRESS的「外滩知识分子」百年茶局与文化旅居体验,你入局了吗?



 “外滩知识分子”指南 


微信图片_2025-09-04_101012_545

TimeOut读者专属福利


在文末留言区聊聊

#你最欣赏的1930年代的知识分子#

#你对南京路步行街的记忆#

我们将抽取3位幸运读者送出

水晶酒店×THE PRESS

「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

(获奖读者将于8月25日在留言区公布)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

地址:黄浦区汉口路266号



Submit your details and vote for our cover
Your name*
Your email*

订阅 Time Out Beijing newslett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