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g

戴森加速提升洁净家居技术可及性 助力本土消费提质升级

“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全新上线

2023年正值中国商务部确立的“消费提振年”,一轮又一轮的消费浪潮在全国性的消费促进活动中不断兴起。随着消费者积极拥抱技术革新并追求创新技术带来的卓越体验,能够解决人们真实难题并搭载品质服务体验的尖端科技品牌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不断释放的活力和潜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前沿科技与创新产品第一时间带入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性科技公司,戴森今年已有两款创新产品在中国进行了全球首发——戴森V12 Detect Slim Nautik™洗地吸尘器以及Dyson Zone™空气净化耳机。在以前沿产品和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卓越体验的基础上,戴森更始终围绕用户体验积极完善产品全周期服务,并探索提升创新科技可及性的不同途径。

 

近日,戴森推出的全新“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在戴森官方微信与爱回收平台正式上线。作为戴森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品牌服务的关键一环,该服务旨在支持更多本土戴森用户以优惠礼遇、轻松换购的方式体验到戴森的最新产品与科技,同时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帮助激发消费活力。

 

立足“消费提振年”,提供更周到的消费体验

 

戴森陪伴着中国家庭走过了近十年旅程,见证了中国消费者在生活方式飞速更迭之下对于美好生活不断萌生的新期待和新需求。这也驱动着戴森的推陈出新,在以创新性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期待之余,戴森同样致力于帮助中国消费者以“无负担”的方式拥抱创新科技、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为此,戴森围绕中国市场需求,为实现更周到的消费体验进一步加码。

 

全新的“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通过和专业机构爱回收的全程合作,为用户提供兼具科学、可靠和效率的以旧换新服务。用户在通过回收价预估、上门/物流回收、质检报价等流程后,可以选择通过以旧换新抵用券或现金的形式获得旧机回收金额。在此过程中,戴森将携手爱回收充分保障戴森用户权益、与消费者共建信任链条。

image002image003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以旧换新抵用券进行产品回收的用户在旧机回收金额之上还将获得戴森官方提供的以旧换新补贴。这一优惠礼遇让戴森用户的产品复购更加周到划算,满足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品质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升级需求,让戴森最新的先锋科技更广泛地惠及中国消费者,为“消费提振”宏观趋势下激发消费活力提供助力。

 

此次“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覆盖了戴森地板清洁和戴森环境护理两大类产品。在提供丰富的可换购选择的同时,该服务能够让用户打消产品升级时旧机难处理的顾虑,提升了戴森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资源与环境效益,让用户得以充分参与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建设中来。该服务在戴森微信小程序、戴森上海直营门店(除大丸百货)和爱回收官方渠道首发,后续将开放更多渠道和门店,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

 

本土定制化服务,进一步夯实卓越品牌体验

 

在此次全新推出的“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之外,戴森还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品牌服务——从贴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线下和线上选购服务到一站式的机主服务,戴森将本土市场生态与创新技术充分结合,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安心、更便捷、更高效的品牌服务体验。

 

为了帮助中国消费者更高效、精准地选购符合自身清洁需求的产品,戴森在持续完善以直营体验店为代表的一系列线下选购服务之外,还推出了以线上微信生态圈、多平台官方直播和VR体验为代表的线上选购方式,在数字化土壤之上,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深入体验产品、轻松选购产品的多样化渠道。

 

与此同时,从开箱到售后的一站式机主服务也让用户体验安心无忧。今年早前,戴森推出全面的“戴森机主服务”,其中包括远程视频维修工程师服务(Virtual Service Engineer,简称VSE),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戴森工程师的一对一专业指导,帮助用户跨越空间、时间障碍,在平均8分钟内解决部分产品咨询及维修需求,轻松获得戴森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不仅如此,如遇机器需寄出送修且送修时间过长的情况,戴森还提供设备维修期间的备用机服务[1],确保无缝的产品使用和灵活的售后体验。

 

此次全新推出的“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不仅是戴森卓越用户体验的重要构成,更是戴森基于不断升级的本土消费需求、完善本土定制化品牌服务的又一重大实践。未来,戴森也将积极开展与本土消费者的互动,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把握本土机遇,为更多中国消费者营造安心舒适的消费和服务体验,持续助力中国家庭的美好生活。

 

##

 

关于戴森

戴森是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工程、研发、制造与测试机构遍布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中国和菲律宾,产品远销全球85个市场。自1993年成立以来,戴森从英国的一栋马车房内起步,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在新加坡设立了全球总部,并在英国马姆斯伯里和哈拉温顿拥有两处占地800英亩以上的大型科技园区。公司成立至今,戴森已投资超过10亿英镑于其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用于戴森创新科技的早期研发和设计。作为一家家族企业,戴森在全球拥有超过14,000名员工,包括6,000名工程师。

 

2022年,戴森宣布投资27.5亿英镑用于研发革命性产品和技术,其由工程师、科学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跨国团队将专注于固态电池、高速电动数码马达、传感与视觉系统、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随着投资计划的逐步推进,戴森于今年5月表示公司将加速全球化先进制造和研发的发展,在新加坡建设下一代电池工厂,并在菲律宾和英国成立新的研发中心,通过软件、互联、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电池,为下一代戴森科技提供源动力。自1993年发明首个戴森双气旋无尘袋吸尘器DC01以来,戴森已在空气净化、吸尘机器人、头发护理、照明灯、干手器及音频领域研发了一系列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

 

戴森工程技术学院 打造全新的教育模式,将传统大学的严谨学术精神和全球性科技公司产品、科技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结合,不仅为下一代工程师提供教育资源,更将奠定他们戴森职业生涯的起点。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的156名工程专业本科生从入学第一天即开始享受带薪工作、学费全免的待遇。

 

詹姆斯·戴森基金会 是成立于2002年的国际化慈善机构,旨在助力工程师发展、支持工程技术教育、推动医学研究,迄今已为慈善事业捐赠超过1.4亿英镑。戴森设计大奖 则是面向设计和工程专业在读生和应届毕业生的设计竞赛。自2005年创立以来,已为全球超过390项发明提供商业化支持,70%的往届国际获奖者正在继续优化他们的发明,并将其发展为事业。

 

戴森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始终秉持发明家精神、从解决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问题出发,凭借创新的颠覆性科技为人们带来不可复制的前沿产品、全面周到的品牌服务以及高品质的生活。深耕本土市场的同时,戴森也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长期承诺,为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学生提供丰富的工程教育资源和国际性的创新交流舞台,激励下一代工程师、培养优质人才。截至2022年底,已有近百万名中国学生受益于戴森开展的工程教育支持项目。此外,戴森设计大奖于2016年进入中国,7年间也见证了中国新生代发明人才的崛起,迄今已激励1万多名大学生为全球性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关于“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

全新的“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通过和爱回收的全程合作,为用户提供兼具科学、可靠和效率的以旧换新服务。该服务将由爱回收提供包括回收价预估、上门/物流回收、质检报价的前端服务。其中,回收价预估将由爱回收依托自身的互联网数据优势通过大数据计算得出,并在1-4个工作日内核实机器真伪、根据质检标准对用户的选择项逐项质检,最后出具质检报告、处理回收订单。用户可以选择通过以旧换新抵用券或现金的形式获得旧机回收金额。如若选择以旧换新抵用券,戴森向用户发放的以旧换新抵用券除了涵盖旧机回收价之外,还将包括戴森官方价值500元人民币的以旧换新补贴。“戴森以旧换新轻松购”服务在戴森微信小程序、戴森上海直营门店(除大丸百货)及爱回收官方渠道首发,后续将开放更多渠道和门店。

 

事实与数据

  • 尽管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爆发和全球芯片短缺带来的重大挑战,戴森在2021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全球营收增长5% 60亿英镑(2020年营收为57亿英镑)。
  • 2022年,戴森首次曝光其未来家务型机器人的研发愿景,并在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首次披露其目前横跨哈拉温顿及新加坡科技园区的机器人研发的早期进展。
  • 自推出戴森首台革命性的无绳吸尘器以来,戴森至今已在全球售出超过7000万台无绳吸尘器。
  • 戴森头发护理产品广受市场青睐,2021年共售出2000万件产品,包括Supersonic™吹风机、Corrale™ 美发直发器和全新Airwrap™ 多功能造型器。
  • 2022年,戴森生产了第1亿台马达。马达是戴森产品的核心科技,戴森畅销的无绳吸尘器、标志性的Supersonic™吹风机、Airblade™干手器以及Airwrap™ 多功能造型器,都由戴森数码马达提供动力支持。
  • 戴森年度全球灰尘报告旨在了解人们清洁习惯的变化、对灰尘的科学认知,并深入研究室内灰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而随着全球养宠家庭数量激增,养宠和室内灰尘相关性的公众认知调研也被纳入近两年的研究。2022年,戴森全球灰尘研究报告对全球39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万名受访者进行了调研。


[1] 戴森备用机服务目前涵盖戴森无绳吸尘器、吹风机、空气净化风扇、照明灯具产品,详情请咨询戴森官方客服。

Submit your details and vote for our cover
Your name*
Your email*

订阅 Time Out Beijing newslett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