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太太太太想出去玩了!别急,我有办法——

在旅行文学中漫游

 微信图片_20230223141826

旅行作家许崧曾这样说:

“生命短得可笑,

不如把它挥霍个干干净净。”

想通这一点之后,

许崧向自己的吉普赛内心投降,

和太太双双辞职,

过起了云游四海的生活。

去远方旅行,写书,

遇见更辽阔更丰富的世界。

 

 

近两年精彩的旅行文学作品接连问世,

中文写作者的脚步走得更远,

探讨的文化母题也更深刻,

对世界的观察角度更加多元,

看似小众的文学门类,

却生长出肆意的花。

如果假期不够,暂时无法远行,

不妨在这些旅行文学作品中自在漫游。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让夹缝中的陌生地名变得生动

刘子超 

 1

去中亚旅行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即使是21世纪,交通如此便利,旅游业如此发达,依然困难重重。刘子超作为一名旅行者,九年之间几乎走到了个体旅行者在中亚所有能够去到的所有地方——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在亚洲腹地的这些临近国度,长期处于失语状态,那里的人们真实生活状况如何呢?

刘子超在中亚旅行时,花了不少的“小心思”,比如他学了俄语,简单的乌兹别克斯坦语等,和当地人聊天时总会用当地人更熟悉的语言开场,当打开话匣子之后再转为英语交谈,交谈对象有长途司机、当地的年轻向导、一起去酒吧想要“宰外国游客”的漂亮女孩、想去欧洲工作的大学生……这一路上,刘子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风景之外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书里徐徐展开。

书名叫做“失落的卫星”,也正是对于中亚的理解。同时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惊喜的小尾巴,刘子超在书里写过一个年轻小伙子“Lucky”,拉着子超一直念叨着我被困在这里了,我被困住了!这位塔吉克青年学了汉语,一直想来中国留学,面试时拿出刘子超的这本书,翻到里面写到自己的内容给面试官看,后来成功被录取了,Lucky来到北京时,刘子超还请他吃了顿饭!虽然这些国家位置距离我们并不远,但对于那里的人民,我们却毫不了解,也许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的不只是帕米尔无人区的风景,更多的是那里的挣扎与希望。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如何到达”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略

杨潇 

 640

同为文字工作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遍一遍发出内心的呐喊:杨潇真的太会写了!整本书虽然厚得像一块砖头,但是读起来非常顺畅,完全不费力,每一篇章的结构都很精彩。不愧曾经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哈佛尼曼学者(“新闻学界的最高荣誉”),写过多年的特稿,这些功底都在杨潇的书中展露无疑。

杨潇之所以想写这样一本书,是很多个“契机”的叠加,比如杨潇读到了当年西南联大学生充满趣味的日记,比如当时正好看了电影《无问西东》,比如在多年媒体工作后想要更加扎实地、不受限制地写一部属于自己的长篇作品……“很多旅行文学都直接把作者空降到目的地,却从不告诉读者怎么去”。同样地,市面上研究西南联大的著作很多,但是如何抵达西南联大这一路的历史却鲜少被关注。于是,2018年杨潇从长沙出发,开始了为期41天的独自行走,穿越湖南、贵州,最终抵达云南,复刻了当年滇黔湘旅行团的路线。

滇黔湘旅行团的师生们从长沙一路步行到昆明,带队老师包括闻一多,途中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比如长沙的黄包车夫跑得很慢,如果催促他时甚至还会满不在乎地回嘴;每天徒步早到的学生会组织玩牌,甚至很多同学走得很快就是为了提早到达驻地玩牌……杨潇的这一路,与曾经的路重合,故纸堆里的故事与新的公路见闻交织,他采访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也尝试同样的水路,嗦着西南特色的米粉,与当地人的对话,聊聊故去的回忆……今日的行走与历史的故事交织,读着这本《重走》仿佛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西南旅行。

 

《春山好》

当旅居京都的女作家踏上旅程

苏枕书 

 640 (1)

京都也太热门了!去日本的游客几乎人均金阁寺、清水寺打卡,岚山赏樱花,哲学之道漫步……作为一座知名旅游城市的京都,似乎变得形象很单一。但是苏枕书笔下的京都,却是“动态的、对抗的、晦暗的、挣扎的”,以前苏枕书在写作时是有洁癖的,不愿意那些“难看”“不干净”的内容,《春山好》这本书是她的重大转折,经过挣扎与自我成长的苏枕书,终于更坦诚将自己的内心书写出来。

之前苏枕书的《有鹿来》讲过一个独居老人总有怪异行为。《春山好》中再次写到他时,作者终于不再掩饰:“他经常光着身子站在窗边,把清晨送报纸的阿姨吓坏了,因而报了警”。作者喜欢京都的古旧书店,却也不得不面对这些年受到旅游业冲击而浮浮沉沉的旧书店的命运。作者也很关注“在日朝鲜人”群体,比如一对在京都开居酒屋的朝鲜中年夫妇,勤勉生活背后的种种艰辛,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朝鲜半岛的文化,苏枕书甚至刻苦学习了韩语,在寒冬时节去韩国寻找古籍……她不仅在书院、古寺、博物馆与旧书店探访观察,同时充满尖锐的审视,开展了一场追寻东亚历史人文的旅程。

《春山好》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在直面现实的种种晦暗和艰难之后,依然抱持对知识和真理的信念,仍觉得春山尚好,便是足堪赞美的勇气了”。或许这也是这本书希望传递给你我最重要的心境。

 

《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

空间、影像、历史与个人经验构成旅行的复调

王炎 

 640 (2)

说实话,这本书不是那么“易读”,或者说这本书天然给读者设置了一道门槛——好学之心。这既是一本随笔游记,也是一本学者的游思,虽然每一段旅程都是作者王炎亲身而至,却有意无意隐匿了自身的痕迹,而是把更多篇幅留给了当地的故事,包括宗教、历史、传统、社会……读者一边读一边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边界,同时感慨作者不愧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见识广博尽在字里行间。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收录的是作者在《读书》等杂志上十年间发表的作品,时间跨度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按理说这样的合计文章总让人感觉是凑数赚版税,但是全书读下来之后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很畅快。比如关于以色列的章节,从地名入手厘清了巴以争端的起源和现状;讲到欧洲时,切入点则选择了曾红极一时的几部旧电影,之后缓缓讲述一些被人遗忘的欧洲历史……

最后,如果你读这本书觉得吃力,不妨暂停放下书本,打开播客节目“随机波动”,听听王炎老师作为嘉宾的那几期,当从音频再返回文本后,或许视角会不一样呢。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用二十年写一封给雪山和植物的情书

乔阳 

 640 (3)

这本书有一个魔力,读了没几页便恨不得立卡打开订票类app,立刻动身前往云南,甚至最好直接来一张阿拉丁飞毯,直接把我运送到梅里雪山的飞来寺和白马雪山的雾浓顶村!这个村子,位于海拔3500米的雪山上,全村原本只有22户藏民,同时有着圣洁的神山、高山上的绿绒蒿和银莲花。乔阳自从20多岁从四川来到这里,一住便是近20年,还开了一家客栈。这么多年来,加上了乔阳,村里还是只有23户人家,乔阳也从青年到了中年。

这些年在雪山的生活,乔阳都在做什么呢?答案是:她一直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的雪山之间漫游、拍照、深入森林、学习辨别高海拔的植物,她与自然对话,并且书写。白马雪山上有一棵和乔阳相识了十八年的大果红杉,她与这棵树一起站立,能看到东面的雪山主峰,也能共赏日出日落、月光星辰。时间,植物,雪山,人……都在书中出现,读起来有散文诗的美,也有对自然的诚恳记录,粗砺而充满生命力。

编辑随出版人一起去大理古城附近的村子,拜访作者乔阳。虽然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是轻盈爽利的体态却如少女,性格更是爽朗大气,这些年来她与植物学家、自然摄影师、藏族小伙伴一起在雪山之间游荡,时间在她的身上没有留下过多痕迹,却全都留在了文字里。同时编辑还留了一个伏笔,“丈夫许路精瘦有骨,福建人,正在客厅里为我们煮水泡茶。许路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不过,他的故事,要等到下一本书了。”(这本书已经出版,叫做《造舟记》,同样精彩。)真美妙啊,雪山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

当政治学博士来到秘鲁总统大选的现场

吕晓宇 

 640 (4)

作者吕晓宇在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学术和自身的双重困惑,虽然是一名政治学博士生,可是却从未真正亲临其中,看似优沃且通达的人生道路,在日复一日的进程中迫切需要一个暂停键,刚好这时候老同学发来一个邀请:要不要来秘鲁加入前总统托莱多的这一次大选竞选团队?就这样,吕晓宇把自己“空投”到了秘鲁利马,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拉丁美洲,是个多么遥远的梦啊。小编作为曾经读了4年西班牙语专业又曾在拉丁美洲留学的毕业生,看到单读推出的这本《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果断入手一本,开始读了起来。普通人的一生都难得有机会进入某个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团队,更别提走进拉美政治现场,作者吕晓宇的这段经历着实难以复刻。吕晓宇住进了竞选团队工作人员的大别墅中,既是住处,也是大家的开会场所。在这里,除了开会,制定计划,关注选举民意的支持率,吕晓宇也在睡不着的夜晚遇到了同样在花园喝啤酒的总统,两个人甚至可以像朋友一样聊聊天。不过,政治家的真实究竟占比多少呢?或许,不是亲自置身其中,谁都说不清数。

这本《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真正出版已经是几年之后,大选的结果自然早已尘埃落定。托莱多后来深陷贪污受贿的丑闻之中,他在秘鲁的资产和账户被总结,只好全家到美国暂居,生活最困顿之际甚至需要向团队成团借钱,才有微薄的生活费。吕晓宇也帮他牵线搭桥,来到中国的高校为学生们做演讲,一圈下来也有不错的收入,多年历经政治旋涡,对应稚嫩的学生自然不在话下,演讲时哪里需要沉吟,哪里需要慷慨激昂,早已经门儿清。看到书里的这部分内容时,不论是作者或者是读者,都再次感慨着政治家的老辣,以及产生一丝好奇: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实呢?

再次回望这段置身现场的拉美旅程,街边的啤酒馆,大选时的人潮汹涌,散场时的冷清,只觉得作者的感慨多么应景:“在拉美没有魔幻现实主义,只有现实主义。”

 

 

《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

以月份为线索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

欧阳婷 

 640 (5)

千万别被标题吓跑,以为这本书真的只是讲了北方的“一棵树”。取这个书名,是因为作者欧阳婷刚好听朋友说起来有一本书叫《布鲁克林有棵树》,她特别喜欢“有一棵树”的意象,其实并不是指某棵具体的树,而是指代自然。这本《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也不只是介绍树,而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这座城市的公园、山林、花草树木、鸟类甚甚至风、雨、云……都是欧阳婷的观察和记录对象。

你可以理解为,这本书是一本大自然的观察手账,以12个月份为线索,记录下来一幅四季里万物优美自然的图卷。欧阳婷在新疆长大,一直生活在北方,她喜欢北方景观的大气,也喜欢观察生活细小处的自然与荒野,比如城黑头,蜡嘴雀,以及银喉长尾山雀一家,十三种观看乌鸫的方式,树在夜晚依然闪闪发光,以及冬天湖水结了冰,你可知道鸭子去了哪里?……

这本书的尾声这样说——不管你有多么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心灵。试试看,读完这本书也即刻起身,开启一趟属于你的自然旅行吧,正如单向街文学奖对这本书的提名评语:“当我们开始对文明与规则感到失望,《北方有棵树》提醒我们,大自然或许能提供一条通往松弛和平静的道路。”

 

 

 

旅行是为了看更广阔的的世界,

同时,遇到更好的自己。

说说看,若没有任何限制,

你最想去哪里旅行?

 

Submit your details and vote for our cover
Your name*
Your email*

订阅 Time Out Beijing newslett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