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看日本”系列首发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两本新书首发,从社会阶级结构、政府经济决策、民众心理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了“老龄化、少子化”、“小确幸”等系列现象,并给出了独到、辛辣的谏言。

上海译文出版社“看日本”系列——《下流社会》、《低欲望社会》的首发与分享活动,近日在上海钟书阁静安芮欧店举行。《下流社会》的译者陆求实、《低欲望社会》的译者姜建强、资深媒体人张明扬、上海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的沙青青等四人齐聚现场,著名主持人骆新担任分享会主持。

从“下流社会”到“低欲望社会”

三浦展在2005年写就《下流社会》,该这个术语在日本一经出现,立即引爆讨论。本书中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中产阶层,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凤毛麟角,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三浦展运用翔实的数据、细密的观察向读者揭示了工作热情、人生斗志缺失的日本社会的真实动向。
而著名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2015年出版的社会观察类畅销名作《低欲望社会》,则是针对日本当下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特点,将其他发展成熟的国家尚未遇到的社会问题,概要性地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同时,大前研一也指出:他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欲望低落,因为这种无欲无求的倾向,也是一种时代脉络之下的合理的选择。必须思考的是,身处于“低欲望社会”,国民与企业应该如何因应。

61r+Z4JWaBL

71ojQuFUgLL


在姜建强和陆求实看来,三浦展在2005年写就的《下流社会》更像一本经济学的著作,而大前研一在2015年推出的《低欲望社会》更像是一本社会文化著作;前者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以丰富的消费统计数据来证明日本社会“向下滑去”的现象,而大前研一则进一步深入核心,从整个社会的人群欲望方面出发,将日本社会的“下流”现象归纳为整体社会的“低欲望”,两者前后互为补充。 

一路下行的低欲望社会,为什么不变不行?

在佛系青年、小确幸、丧文化等关键词日益流行的当下,中国距离“低欲望社会”有多远?
姜建强认为,在日本从高度发展的阶段到“低欲望社会”出现,至少经过了20年时间的缓慢滑行。“我们需要用更深的层次来理解‘低欲望’三个字。中国的社会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达低欲望的地步,还在不断地高度发展。”
沙青青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首先,从日本引以为自豪的“一亿总中流”到“格差社会”的出现,是为日本社会开始出现裂痕的表示;其次,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之后喊出的“一亿总活跃”口号,实则是日本社会低结婚率、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结果;由此,经过泡沫经济时代浮华世界、又经历了经济的失落之后,现在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普遍价值观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认为不需要高欲望、不需要努力的拼搏,也能够安身立命。这就促成了“低欲望社会”的诞生。换言之,“低欲望”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发生的对生活方式的转型认可;然而,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将是社会活力的降低、发展的阻滞、经济的破产,个体的精神虚无乃至难以避免的肉身毁灭。
《低欲望社会》所作的观察和策应,对读者了解日本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很有帮助,也富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大前研一基于以上观察和“身处21世纪,成就事业的关键是培养和拥有多少顶尖人才”的认识与危机感,对家长和年轻人,提出了“要有胸怀全球的憧憬教育”的理念,这一点对国内读者同样有很好的启示。




Loading...
Submit your details and vote for our cover
Your name*
Your email*

订阅 Time Out Beijing newslett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