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双师、正面管教、启迪课程……这些双语小学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真是拼了!

萌萌采访了沪上的三所双语小学,听身处第一线的教育者们聊了聊自己引以为豪的特色课程。从涵盖了五大领域的“启迪课程”完整选修体系,到目前国内还颇为鲜见的国际前沿“正面管教”课程,再到“双语双教师”的双文化教学操作。


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

占比一半以上的双语特色课程及启迪课程

德闳学校是第一所将中国课程和德威特色有机结合,为中国学生度身定做的国际化学校。作为其拓展课程的主要亮点,德闳的“启迪课程”借鉴德威的成功办学经验,贯穿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

它的选修制度甚至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涯:五大选修领域、每学期一本课程表、做选修攻略、上网“抢课”......个体的差异性正是在多元、灵活而又全面综合的课程体系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更具针对性的“启迪”。

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创校校长费建华

Q

德闳有一套著名的“启迪课程”,学校设置这样一套体系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现有的五大块内容又是如何确立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方式、认知倾向、兴趣爱好都会存在差异,如何尊重孩子的差异,发现孩子的天赋,引导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点。德闳的“启迪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发现天赋、发展特长、感受学习和体验的快乐而设计的。“启迪课程”分为五个领域 :学术俱乐部、表演艺术、视觉艺术、体育、科技与创业。确立这五大领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课程的选修学习,树立自信,学会思辨和创新,培养交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Q

特色课程和启迪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学生们会有多大的时间、精力来进行这些拓展学习?如何进行选修?

德闳学校的特色双语课程和启迪课程在小学整个课程中占50% 以上。双语特色课程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启迪课程则是探究和拓展课程的整合。我们把所有的课程实施都纳入课内教学时间,因此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启迪课程的选修比较复杂,每个孩子在学期初会收到一本课程目录,上面会标注课程内容、适应年级、教学时间和指导教师等等。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进行选择,以确保每个孩子选的课都能涉及五大领域,并且每个学期能尝试不同的课程。

Q

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在提倡国学,那么德闳的国学课程有什么不同?从国际视野出发,哪些“国学”内容是具有现代教育价值的?

国学的内涵非常丰富,德闳的国学课程主要涉猎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和艺术。我们采用以语文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如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老师为辅的教师团队组合开展教学。德闳的国学课程采用的是主题式教学,将国学课程化为跨学科的主题,并注重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例如通过研究汉字的演变和书法让孩子发现汉字的美,并与西方的拼音文字进行比较,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

Q

创业实践”这一块内容也非常吸引人。坎巴拉太空学院、实验科学、乐高俱乐部等课程,具体会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小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素养?

以实验科学为例,我们采用 PBL(问题导向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学校门前有一条小河,有学生想知道这条小河的水是否干净。于是实验科学的指导老师会启发引导孩子通过科学实验来监测水质。孩子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设备、实地检测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修正数据、形成实验报告、展示和讨论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Q

我们注意到德闳小学阶段的校本特色还包括塑造美好心灵和行为礼仪的“爱的课程”系列。它和普通小学里的德育课程相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教育的本质告诉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成功成才,必须完善其人格,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青少年中出现的诚信意识淡薄、人际关系冷漠,自我意识过强,责任意识缺乏,行为出现偏差等问题固然与社会转型和家庭教育缺位不无关系,但学校教育太过注重学业而忽视价值观和人格教育也是重要原因。我们把“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社区、爱城市、爱国家、爱世界、爱自然......”作为课程的主线,让孩子们在爱的文化的浸濡中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将其内化为行动。例如在“爱自己”的课程活动中,我们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如何健康饮食、规律生活、锻炼身体、懂得倾诉;在“爱他人”的课程活动中,我们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帮助有困难的人,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Q

作为德威国际教育集团中的一员,德闳和其他小学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和集团其他学校的紧密联结和互动。在这方面小学部会有哪些特色活动或课外学习资源?

作为德威大家庭的一员,德闳的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德威教育集团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并享受集团内兄弟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参加上海德威学校主办的德奥斯卡电影节和生态营活动,参加北京德威学校主办的科技节等。每年还有德威集团组织的沙克尔顿演讲嘉宾、Diversity 音乐舞蹈家、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戏剧家亲临学校,指导学生的表演。学生还有机会赴英国的德威公学、韩国和新加坡的德威学校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音乐艺术活动。



上海浦东新区筑桥实验小学

“正面管教”,三管齐下

在筑桥人的定义里,学校不只是学生上学的地方,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教育的场所。每个人进到这个场所,都在用自己的生活诠释教育。


所以,筑桥的课程目前有三套,除了学生课程,还有教师课程、家长课程——用筑桥人的话来说,“是孩子帮我们真正解锁了人生”。其中,有一些主题学生、教师、家长还会共同学习,比如贯穿始终的核心体系 :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家长课堂

Q

对于很多中国的家长来说,正面管教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能否为我们的读者用最通俗、简练的方式介绍一下什么是“正面管教”?哪些困扰家长、老师和孩子的问题属于“正面管教”可以解答的范畴?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近 40 年前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养育孩子的方法,是美国公认的经典育儿体系,被誉为“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


正面管教体系不仅仅有面向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SEL),更重要的是它有面向家长的课程,面向老师的培训,以及通过在全校实施的项目,在孩子周围建立起 360 度平等尊重的成长环境。SEL 课程能提高学生的社会 - 情感技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与学校的连接以及积极的社会行为,减少问题行为和情绪困扰。SEL 课程对于当前我们改进学校教学,提升学校德育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Q

面对学生 / 家长 / 教师的三个维度,正面管教的课程分别如何展开?

张辛欣

平和双语学校在上海已经有 21 年的历史,而筑桥学校作为平和教育集团的新校区,我们在思考自己需要一种怎样的家校合作,与家长、孩子接触;幸运的是,去年 12 月,我们邀请到《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尼尔森博士参观我们的校园,与老师孩子交流。除了培训之外,我们在校园环境的设置中也融入了正面管教的元素,比如冷静角 ;现在家长已经开始了读书会,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学习。


首先说一下孩子的变化,一年级的班会课,听到孩子们互相分析对方的情绪,他们会说“你现在的大脑是这样的,必须要把大脑盖子合上才能交流”,还会说“我觉得你应该去冷静角坐一下,去那里坐一下你会好一些。”孩子们已经可以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进行交流。在筑桥小学,我们采用走班制,孩子们的接触和摩擦会比较多,学了 PD 后,哪怕老师不在,他们也不会发生非常大的冲突,在晨会和班会中会进行反思行为。在老师的层面,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开教师互助会议,校长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至于家长方面,得到的是最快、最热烈、最直接的反馈,导师给我们家长带来讲座时,他们的认同度非常高。

Q

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正面管教主要体现出哪些方面的特色?

谈谈正面管教在学校使用后的成果吧。我们发现,学生们的破坏行为下降了 92% ;学习成绩提高了 11% ;教师们感受到课堂气氛的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 ;学生们能正视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的后果 ;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得到实现,并相信自己创造积极环境的力量 ;此外学生开始形成自律和自我控制,发展自己的社会技能,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

Q

能否与我们分享学校开展正面管教的一些典型实用案例,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来建立快乐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情商的公民?

在正面管教的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我班级的学生之间会因为一个言语或行为冲突来找我。这时,我不会直接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会指导学生到班级教室里的专门区域,选择使用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或者把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当学生选择了后者,我会利用当天的午会或第二天的晨会,以围圈的方式组织全班同学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首先,当事人需要正确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感受,其他人需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认真对待他们。然后,其他同学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轮流提出建议。最终,当事人需要选择其中双赢的解决方案,并主动执行被选择出来的建议。

Q

我们如何判断、评价正面管教的成效?有些什么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正面管教是关注长期效果的教养方式。它提倡不惩罚、不骄纵,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 培养内心有力量的社会公民。当然要想做到和善而坚定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方法上都进行提升 ;同时我们这样做对孩子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我们常见的评价方式(例如考试)是很难衡量的。不仅是正面管教,学校很多其他的教育创新举措,都遇到同样的挑战。

因此在学校课程中心,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专门的评价研究小组,与华师大、北师大建立联系,构建适合筑桥实验小学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学业评价,还包括关注品格、技能、元认知等方面的素养评价,评价的方式也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型、表现型评价转变,评价的目的也不再是评判学生或者老师,而是提供依据更好地支持学生和老师的成长。素养评价标准的来源是世界教育界公认的相关研究成果,例如 PISA背后的一些标准,21 世纪核心素养等。这将是学校一个长期持续的项目,家长和老师们也会得到能够看到孩子全方面成长轨迹的评估报告。



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

双语双师,“学在课堂之外”

年轻的康德小学部拥有独立的教学大楼和专用操场,采用 25 人小班制,每班配备中外方班主任各一名,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贴心的双语教育。


这样的双文化模式甚至还被延伸到了课程体系当中——在一些非考试类的国家课程上,康德小学部创新性地设置了“双语双师”,将双语学校的特色融合教育推向新的高度。而“学在课堂之外”的康德理念,则将一如既往地体现在小学部的课堂内外。

WechatIMG21

Q

我们了解到,小学部的学生每天将学习五节中方必修课程,这些必修课程和普通小学的课程相比,在教材 / 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对于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我们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使用统一教材,以确保小学义务教育的实施。我们的特色更多地是在于教学方法,比如更关注低龄学生的学习偏好,发挥小班额的优势,给予更多动视觉的学习机会,比如通过运用戏剧、游戏、实践操作等等方法。

Q

我们注意到康德在一些非考试类的国家课程上设置了双语双教师,这样的设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双语双教师的教学具体又是怎么操作,以达到“双文化”的融会贯通?

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地探索体现双语学校特色的融合教育,通过设置“双语双师”,更好地实践语言融合和文化融合,以及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统一,培养兼具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双语人才。双语学习既尊重又保留了学生的母语和文化。在双语授课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很显著,所有上海康德的教师都将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不仅仅是有用的工具,更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老师会确保课程内容的文化底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互动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学习。

Q

随着新招收的这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到更高的年级(三年级以上),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出现?

升入更高的年级之后,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融合课程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跨学科的学习经历,并增加学生们探究实践方面的学习机会。

Q

康德以学术立校,小学部的教学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为日后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打下学术基础?

我们认为,品格教育比一味强调成绩对学生的成长更重要。坚韧、探索、自律、自控、毅力,这些品质无论在校内,在家里,在工作中,似乎都有证据表明它们是一个人能在一生中长期取得成就的关键性因素,作用甚至大于单纯的学术成就。

尽管没有人会否认取得成就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但是支持品格教育的观点往往得到了更充分的支持。我们会看到,总有部分学生在学术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多面发展。优秀总是源自梦想、热情与信念 ;投入并专注地学习与成长是一项能力。知识和经验需要日积月累,并运用于学习之中。

康德鼓励我们的学生去学会辩证思考,勇于创新,树立自信,坚持操守,积极主动,热爱学习并终身学习,这都将帮助我们的学生达成学术卓越的目标。

Loading...
Submit your details and vote for our cover
Your name*
Your email*

订阅 Time Out Beijing newsletter

评论